文章用圖

 對於很多年長者來說,足部問題於日常生活中造成非常大的困擾。由於足部問題而帶來的足部疼痛、行動不便、容易跌倒等等問題,會讓許多老人家減少活動,避免出門,因此而衍生了諸多活動範圍縮小,社交活動減少,肌耐力及心肺耐力降低等問題,甚至生命安全受到威脅。

其實,有許多的足部問題是可以藉由足部輔具的幫助而獲得緩解,進而促進老年人行走的穩定性、平衡感,提高年長者的行動能力,大幅減少不良後遺症的發生,改善其生活品質,也降低社會照顧的成本。

 常見的足部問題中,影響老年人行動功能較多的包括糖尿病足、足跟墊萎縮、拇指外翻、脛後肌肌腱炎、足底長繭,以及足部變形等,後續將針對這幾種問題略作介紹,並說明足部輔具對於這些足部問題的幫助。

1.糖尿病足

根據統計,約有15%的糖尿病患會有足部潰瘍的合併症,是糖尿病患者不可不注意的問題。因此,在平常的足部照顧中,首重保護與清潔,避免足部局部壓力過大而造成摩擦、破皮等情形。足部輔具的處理原則,就是加強足部的保護。首先要選用合式的鞋子,鞋面上不可以有縫線花紋裝飾,以減少鞋面內部對腳的磨擦,也應避免穿著涼鞋、拖鞋等讓腳趾曝露在外的鞋款;其次,應該要使用特製的全面接觸式鞋墊,採用質軟透氣的材料,有效分散足部壓力,避免因壓力集中而磨擦受傷。

 2.足跟墊萎縮

所謂的足跟墊,指的是腳跟底下的脂肪墊,它是人體天然的緩衝墊,能夠有效的減低行走時,腳踩到地面所受到的力量,隨著歲月的腳步,這個脂肪墊也可能回隨之萎縮、變薄,而失去它原來應有的緩衝功能,造成疼痛、行走困難,事實上,大多數的時候脂肪墊並未消失,而是被擠到兩側,若能將它維持在原來的位置,就可以減輕疼痛,恢復行走功能。此時,足部輔具的選用,就應以足跟杯為主,可將足跟側面的脂肪墊向下幾回原有的位置,達到緩衝的效果。一般常見的矽膠墊,雖然有部分緩衝的功效,但其效果仍比不上人體自然的緩衝效果來得好。

 3.大拇趾外翻

大拇趾外翻,也是很常見的老人足部問題。由於長期受到過窄的鞋子擠壓,或是其他因素造成大拇趾向小姆趾的方向偏斜,嚴重者,甚至第二趾會重疊到大腳趾上方,由於是經年累月的問題,大部分患者的關節均已變形,很難用保守方法將之矯正,就必須選擇合適的鞋子,在鞋頭部份要夠寬以容納變寬的腳掌,如果有腳趾重疊的現象,可用壓趾器將第二趾向下壓,以方便穿鞋,若無法使用壓趾器,則鞋頭的高度就要提高,以有足夠的空間容納腳指頭,不會讓腳趾與鞋子有過度的磨擦。 

4.脛後肌肌腱炎

所謂脛後肌,是由小腿內側,繞過內踝後方,經由舟狀骨,延伸到腳底的一條肌腱,常因過度拉扯,造成發炎的現象,而會有疼痛、行走困難等問題。由於他是維持腳弓的重要構造,脛後肌肌腱炎常與扁平足伴隨發生。利用足部輔具處理這類的問題,只要利用全面接觸式鞋墊,將足供支撐好,便可以有效改善這些老人家的步態,增進行走功能。

5.腳底長繭

腳底長繭,有時也會造成行走的困難,有些年長者,在日積月累之下,足底局部長了厚厚的繭,每走一步,就會感到長繭的位置痛徹心霏,舉步維艱,有些人會用刀子將它刮除,但經過一段時間又會復發,這種狀況必須要由足底局部壓力集中的狀況著首,才能戰勝長年老繭。全面接觸式鞋墊,加上在壓力集中區域的局部減壓,即可以改善足底壓力的分布,只要穿上一陣子,長年老繭也能夠軟化、消失。

6.足部變形

年長者的足部在長年使用或其他疾病的影響之下,有可能由於各種原因,而有變形的現象發生,例如杵狀趾等,一般市售的鞋子,少有能夠容納這些變型的足部,就必須量腳訂製特製的鞋子,內部有足夠的寬度及高度,使這些變形的腳能夠舒適地穿在鞋子裡,而不會過度摩擦受傷,造成其他的問題。

一個設計製作良好的足部輔具,可以大大改善年長者的行動功能,減輕疼痛,增加其行走的穩定度,減少跌倒發生的機率,進而降低許多意外的發生,也能讓老人家走出社區,享有更優質的社交生活,其益處不可言喻,真是老人家的好幫"腳"!!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泓電樓梯升降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